EP191|你「自由」嗎?何謂「自由」?如何「批判思考」?AI時代人類必備的思惟能力?專訪林火旺(台大哲學系退休教授)
新聞真假掰|假訊息ByeBye! - A podcast by 黃兆徽 @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(教育基金會)

Categories:
00:00 📌精彩預告 02:30📌不違反法律就是行為自由,心靈自由才是真正的自主 08:15📌獨立思考的核心:我們要不斷問「為什麼」 15:33📌培養邏輯思考與懷疑精神,避免情感與利益影響判斷 21:25📌AI時代,哲學如何成為辨識假訊息的關鍵? 29:45📌批判思考應追求真理,而非為反對而反對,避免陷入陰謀論 32:08📌掀開無知之幕!垃圾場該建哪?決策應站在公眾利益思考問題 37:47📌假訊息的氾濫源於「自私與功利思維」 40:12📌公民教育核心:品德與公共文化 43:56📌「利他」是人類與動物、AI 之間的關鍵區別 46:11📌自由不是為所欲為,而是活得更好! 後真相時代,言論自由與假訊息之間的關係成為公共討論的核心議題,我們該如何理性討論公眾事務,哲學思維是當代解方? 台大哲學系退休教授林火旺指出,言論自由並非絕對。法律對於毀謗、仇恨與歧視性言論皆有所規範。言論自由的目的應是促進真理的發現,而非濫用自由來操弄輿論。他引用19世紀英國哲學家約翰・彌爾(John Stuart Mill)在《論自由》中的觀點,指出自由應有助於社會與個體的發展,而非無限上綱。例如,若讓三歲小孩自由行動而無判斷力,可能會導致危險。 談及公共政策時,林火旺用「無知之幕」的概念作為說明,他以垃圾掩埋場為例,人們通常不希望「嫌惡設施」建在自己家附近,但若人人都持相同態度,社會將無法運作。 隨著AI技術的發展,假訊息的製造變得更加精緻,也使人更難分辨真假。林火旺區分了「工具理性」與「目的理性」,指出AI具備高度的工具理性,能夠高效地處理資訊,但缺乏人類的同理心與道德判斷。他引用德國哲學家康德的觀點,強調真正的人類價值在於關心他人,而非僅僅追求個人利益。 本集邀請台大哲學系退休教授林火旺,與我們探討自由的本質、獨立思考的重要性,以及AI時代下哲學如何成為辨識真假的關鍵工具。請收聽《新聞真假掰》,假訊息 Bye Bye! 🎵本周來賓點播:李宗盛〈山丘 〉 來 賓| 林火旺(台大哲學系退休教授) 主持人| 黃兆徽(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董事) 節目團隊︱ 黃兆徽、邱家宜、陳柏樺、張育騰、蔡東棧 📻每周日17:05-18:00與您空中相會《國立教育廣播電台》https://gov.tw/mbF 💌歡迎給我們五顆星星、留下您的鼓勵和建議。 💌 更多資訊請看官網:https://tfc.pse.is/5d6udm 💌 歡迎捐款,支持我們一起看見真實打造美好台灣:https://tfc-taiwan.oen.tw 💌想聯絡我們:[email protected] 💌寫信給主持人:[email protected] 💌 謠言剋星查小喵:line.me/R/ti/p/@tfctaiwan?from=pag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